1972年宗師遺稿略述

宗師晚年、已過知命,亟欲將一生所學拳藝流傳於世,包括於《黃漢勛先生服務國術界四十年榮休特刊》公開「螳螂偷桃拳」、「飛雁掌」(以上皆宗師演式)、「落鷹掌」(黃毅英演式)。除此,特整理一批較少教授之高級套路。其時(1972年初)宗師已為病魔所纏,仍勉力書寫解說其中要領,故格外珍貴。《連環錦套》(宗師演式 ) 已於2016年出版。同年(1972年) 一口氣完成之遺稿還有 「小番車拳講義」、「連拳講義」、「螳螂出洞講義」、「柔靈拳講義」及「黑虎交叉拳講義」,或由宗師先演兩式(及收式),再由資深弟子、學院教練(依次為黃文楷、黃鵬英、禤紹燦、謝青洲、蘇世民)續演(惜「小番車拳講義」只完成引言),傳承延續之意至為明顯。

各講義手稿均典藏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https://libguides.lib.cuhk.edu.hk/SC_martial_arts201611,將逐步數碼。玆先展示各遺稿序文於後。

螳螂派
小番車拳講義
順德漢勛編著
引言
先師蒞港主教未幾即授王水亭兄以此拳,蓋王兄身形頗能表現此拳之佳妙,唯一缺憾者則此拳乃在對方位置收式者,或有人叩問
先師,曰:是如此耳!由是各同學對此便興趣淡然。余雖習得,但向不授人,其理亦在此耳!
戰後重與王兄敍首,余乃提出修改問題,否則此拳將湮沒矣。王兄亦同意余說,乃與王兄糊亂填補最後數式俾能返原位收式。因述其概如上,功罪自所不計矣。
黃漢勛於螳螂樓
一九七二年一月廿四日


連拳在螳螂派同門中甚少人提及,蓋知者少之故也。
先師在收山後,一次數同學與師於閒談中道及連拳,我們數人俱熱望師能予傳授。師微笑曰:考考你們,今次授汝等衹用口述,汝等俱通文翰,永筆誌之,再演式,試看誰先學識?吾以平日對拳譜默誌頗熟,且稍通國語,在佔盡上風下余首先記下即循之演式。師笑戲曰:你個飯桶真是了得,蓋余一式不漏而演完也。同學諸兄於整個晚上尤未記熟。以之為序未免自誇,惟是証平日用功方克臻此亦是自豪歟。
黃漢勛於螳螂樓
一九七二年一月廿三日


螳螂拳由於一氣呵成之故,每套拳俱在三四十式之間,使練時能充份發揮力道,否則便易蹈虎頭蛇尾之弊!但此螳螂出洞則長達六十九式,比兩套柔靈猶有過之,且起落開合比他拳更多。因此吾授拳數十年俱選習三四年者方授之,初練亦常覺困難重重,有時勉強授諸時日稍淺者則弊端百出,利之者反害之。足見練拳並非容易之事,稍一疏忽而導致不良之後果。同道諸君幸毋河漢吾言則成功有日矣。
黃漢勛草於螳螂樓

河漢:比喻言語大而無當,空泛不切實際。語出《莊子·逍遙遊》:「大而無當,往而不返,吾驚怖其言,猶河漢而無極也。」後引申為忽視或不信任他人的話。

自序
柔而靈活是本拳之特長。先師每練拳必練此拳一如「黑虎交叉」、「梅花手」、「螳螂偷桃」之珍視。不知以為先師愛其拳短易練而揀此,其實除偷桃外,先師必連打兩套,這可以明矣。柔靈雖短短三十二式,但在一氣呵成之打法亦頗感吃力,若非多練者不易兩套齊練。吾與先師每於中午打拳時在彼此接替而打四五十套之多。時吾正年富力強而師已逾五十,吾常感已竭氣力,反觀師則尚游刃有餘,是可知練拳之道貴持久與毅力,積年累月之成果,在對比之下則判然有別矣。當望青年後學毋蹈一暴十寒之弊而加努力則有厚望焉。
黃漢勛草於螳螂樓
一九七二年一月十四

自序
黑虎交叉是螳螂中左右平均之拳套。當年與先師練拳時,先師頗愛練此拳,但拳或稍短,則常一次練習兩套。先師動作謹純,每招必集全力以赴。事雖逾三十年,惟印象至深。先師常諭曰:此拳練左右平均外更兼長短適可,剛柔皆具,多練之可使進步於無形。漢秉其訓亦加以推研,且於年前授門下以「領法」俾後學者易竟全功而毋負先師督導之恩也,是為序。
一九七二年一月十四日
黃漢勛於螳螂樓

謹純:純正謹慎。《呂氏春秋·貴當》:「臣非能相人也,能觀人之友也,觀布衣也,其友皆孝悌純謹」。